💡重點摘要

自然發音/Phonics的功能:「見字能讀,聽音能寫」

自然發音/Phonics的功能:「見字能讀,聽音能寫」
Phonics(自然發音)教育部的翻譯為「字母拼讀法」,就是看到英文字之後,不透過音標,而能唸出這個字,或是聽到發音,就知道如何拼字,簡單說就是:「見字能讀,聽音能寫」。

自然發音法最主要目的,是整理「字母」與「音」之間的關係。
譬如c 發 /k/、a 發 /æ /、t 發 /t/,看到「cat」時發出 /k/ /æ/ /t/
但母音-子音-e的狀況,如cake,a唸長音,發出 /k/ /e/ /t/

也就是「看到字母拼字 → 猜出發音」。
然後「聽到發音→ 猜出字母拼字」。

以語言的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順序來說,『自然發音』是屬於「讀、寫」階段學的。

以英文來說,大約20~25%的英文字不合乎『字母拼讀法』的規則。
而且若以英文高頻詞(sight words)來看,有更高達50%不合乎『字母拼讀法』的規則(Prof. Theodore Clymer)。
如:you, are, was, of, eye, busy, come, give, have…..
所以Phonics只能是輔助。不像其他拼音文字如法文、德文等發音規則是100%適用。

為什麼大家對自然發音/Phonics這麼瘋?

有些人主張孩子早一點學「自然發音」,孩子就早一點學會閱讀,而且可以唸出來,包括也能唸出不懂的英文單字,早一點學會唸英文,也能幫助孩子開口說英文。因此有些幼兒園或安親班在孩子剛學英文時,譬如幼稚園中班就開始教「自然發音」。


(照片引用:https://www.genejp.com/feature/reading)

聽起來很有道理,很吸引人,妳覺得呢?
其實這是英文啟蒙中一個嚴重的迷失,不但學習步驟錯誤,而且造成孩子討厭英文。

這個主張最大的錯誤是:學習步驟相反,反而造成孩子「聽、說」能力很差。
學習任何語言,首先是培養「聽、說」能力,「聽、說」能力到了不錯的程度,才進入「讀、寫」,譬如閱讀,唸句子。中文學習是這樣,英文學習也一樣。包括美國小孩也不是這樣學習「自然發音」,我們卻揠苗助長,「聽、說」能力還沒有建立基礎,就急著進入「讀、寫」,結果即便很會考試,卻很難用英文溝通。

這個主張第二個問題是:可唸出自己不懂的英文單字,聽起來很了不起,
但唸出自己不懂的句子,在學語言是沒有意義的,更不該是英文啟蒙階段該做的事。

Phonics不該稱做「自然發音」

Phonics在台灣習慣被翻成「自然發音」,讓人以為Phonics 是「聽、說」階段,
誤以為學英文發音,就是要學Phonics,這完全是錯誤的迷思。
自然發音/Phonics不是「發音教學」!
也不是音標,不能取代「發音教學」。


因此教育部翻譯為「字母拼讀法」才是正確的(大陸常翻成「自然拼讀」)。
學英文發音最主要就是靠模仿發音,如模仿爸媽或老師,就如同孩子學中文是一樣的。
以前學發音常要借助「音標(如KK音標)」,但因為科技的幫助,透過3C/點讀筆學發音更是方便得多了。

英文老師教自然發音也很傷腦筋

一次在對補習班英文老師的演講中(英文啟蒙階段:幼兒園及低年級孩子),一位英文老師問了一個問題:『該不該教自然發音』?
這問題引起熱烈的討論,大家都認為『應該』要教,但都很挫折,因為孩子沒興趣,許多還因此抗拒英文。我問老師,英文啟蒙要重視什麼?每個老師都說『聽、說』,但大家都承認,補習班的教材主要就是教『讀、寫』。

「有沒有孩子喜歡學自然發音?」我再問。
每個老師都說:『哪有孩子喜歡學?怎麼可能』,但補習班的教材就是規定要教,這樣招生吸引人。

因為時候未到,孩子學Phonics就像在解密碼,背規則,孩子當然討厭學。

學習自然發音是需要先有大量聽說詞彙作為基礎的

一般美國孩子到小學才學Phonics,也有些孩子4~5歲就開始學初階的Phonics。
因為他們的口語能力已經很好,加上英文拼音很簡單,早點學還可以。

一般美國老師是建議孩子聽得懂至少3000~5000字時,再學Phonics,學起來輕鬆愉快。
台灣有些學校喜歡複製美國,也要台灣孩子4~5歲學,標榜與美國同步學習,但這是錯誤的模仿。美國孩子4~5歲學Phonics,意思是台灣小孩至少要具有美國孩子4~5歲的『聽、說』程度,才適合學自然發音,不是嗎?

這就像孩子學中文的ㄅㄆㄇ一樣,孩子都還聽不太懂中文,就要孩子學ㄅㄆㄇ,孩子當然反感。但孩子很熟練中文聽、說之後,再學ㄅㄆㄇ就變得很簡單。

以台灣孩子而言,很難要求聽得懂3000字時再學Phonics,但至少至少先聽得懂1000字時再學Phonics,否則學起來不但挫折、也感到無聊、反感。

孩子何時開始學自然發音/Phonics?

建議這樣做:
步驟1:先培養大量聽得懂英文:
聽得懂1000英文單字以上,聽得懂常用句型200個以上。
建議可透過:啟蒙卡通(如PadKaKa單字卡通)+簡單英文卡通+親子英文。
譬如先聽得懂「Sit well.」 (坐好) 的意思。

步驟2:培養說:親子英文+角色扮演+英文兒歌
譬如使用PadKaKa的親子英文,角色扮演PadKaKa短劇情的單字卡通。
譬如親子英文,孩子常常聽到「Sit well.」 之後,孩子熟悉了,就能說出口「Sit well.」。

以上需等到孩子可以用英文進行一般日常用語溝通,再進入「讀、寫」。
「聽、說」能力的培養,以母語來說,至少花上6000個小時。
學外語來說,專家建議至少要1000個小時,再進入「讀」的階段。
若一天花一小時在英文「聽、說」上,大約3年後,在學習「讀、寫」。

步驟3:自然認字/閱讀:
選擇孩子聽得懂80%以上內容的書進行閱讀。
可以採用「親子共讀」,也可藉助點讀筆。由於孩子對於書的內容大多聽得懂,孩子就可以開始「自然認字/閱讀」,譬如看到字「Sit well.」,也聽到「Sit well.」發音,漸漸就看到「Sit well.」自然就可知道發音。

「自然認字」重點:
1 先聽得懂單字,最好能說出口。
2 不要求會拼字,看到單字可唸出來。

若孩子之前常看PadKaKa卡通,再看PadKaKa點讀書(有卡通對話)就是個好方式。
此時孩子就能快速「自然認字」,進而「自然閱讀」。

提醒:
閱讀不一定需要會「自然發音」,「自然認字」也可以。

在這一階段,孩子其實就在自然學習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,譬如看到「s」,「t」等知道要發什麼音。也就是孩子的腦袋瓜漸漸會形成「自然發音」一些規則。當然在此開始告訴孩子「自然發音」的規則,可以幫助孩子的學習。

其實PadKaKa 卡通一開始,就隱含學習自然認字/自然發音。

譬如Apple的單字卡通,一開始會說A-p-p-l-e, Apple,其實這就是隱含學習自然認字及自然發音,孩子無形中就開始吸收字母變成發音的感覺,但請不要刻意考孩子。我們讓孩子專注在看卡通,在玩中無形學習,即可認識字母,自然認字,聽懂句子,自然理解一些常用文法及自然發音。

步驟4:「拼字,寫」:
孩子能「自然認字/閱讀」之後,開始可以學寫及拼字。一開始孩子都會常常拼錯字,這很正常,在美國小學中,老師常常不會糾正拼錯字,孩子其實自然就會自己修正,當然「自然發音」的規則,是可以幫助孩子的「拼字,寫」。

其實我建議Phonics就等到小學英文老師教即可。
前1000小時,多專注在步驟1及2的「聽、說」上,進行不錯,再進行步驟3。
提醒:先進行「自然認字」,再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。

自然發音/Phonics學習其實很簡單,舉例說明

自然學語言的次序是這樣(以單字為例):
1) 大量「聽」得懂:聽到單字發音,透過情境及影像猜出來這個字的意思。
2) 說:模仿發音說出單字。
3) 讀:自然認字,看到字,自然可以唸出來(不一定要會拼字)。
譬如一看到goat, coat, road 都知道如何唸,唸出來也知道意思
4)寫:學拼字,會拼字才能寫出來。
學「字母拼讀法(Phonics)」要在3)之後(譬如自然認字認得1000字),
再進行教Phonics,譬如教孩子看到 oa 唸 /o/
但事實上孩子本來看到 goat, coat, road 自然就會唸 /o/,
孩子已經在腦袋形成規則,也不需要背。

如果孩子碰到一個不懂的單字 moat (護城河),孩子直覺就會唸 /o/
這是為何要在3) 自然認字之後,再學Phonics。
孩子真的忘了oa 怎麼唸,就可以回想 goat,coat 怎麼唸,就知道了oa 怎麼唸,也不一定要學 Phonics。當然學 phonic 也是有一些用處的,譬如加深孩子已培養的發音直覺。

台灣英語教學有些補習班經常本末倒置,太早教自然發音/Phonics,
教孩子唸一些還不懂意思的字,感覺好厲害,
靠的就是背自然發音的規則,
孩子當然排斥,連美國人也不會這樣做。

所以一定要遵守自然學語言的次序:
多花時間在1), 2),然後3), 4)自然變得很簡單,自然發音/Phonics 就更不用說了。

還擔心太晚學自然發音/Phonics嗎?

其實大多父母擔心的不是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的問題。
而是覺得趕快培養閱讀能力,才是學好英文的重點。
也誤以為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可以大大幫助「閱讀能力」。
這個迷失是似是而非,若真希望孩子擁有好的閱讀能力,就更應該專注口說能力。
尤其是英文本身就是拼音文字,「聽、說」能力好,「讀、寫」能力自然強。

而且根據研究,
「聽、說」早學,晚學差異大!
「讀、寫」早學,晚學差異不大!
也就是說,孩子的「聽、說」能力在「語言黃金時期」特別強,
所以在「語言黃金時期」,應專注在「聽、說」能力的培養,而非「讀、寫」。
因此在「語言黃金時期」,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真的不需要刻意學。

自然發音/Phonics 總結

1)  英文啟蒙的關鍵在「聽、說」培養,至少先花1000個小時。
2)「自然發音」不是「聽、說」階段,是「讀、寫」階段。
3)「自然發音/Phonics」,不是「發音教學」,無關「聽、說」。
4)  英文非母語孩子,至少聽得懂1000個單字後,再學「自然發音」。
5)「語言黃金時期」,應專注在「聽、說」,「自然發音」真的不需刻意學。
6)  進入「讀」的階段,先進行「自然認字」,再學「自然發音」。
7)  閱讀不一定需要會「自然發音」,「自然認字」也可以。
8)「聽、說」基礎夠,學Phonics就比較像提醒或複習,很簡單,甚至不學而學。
這就像美國人不太學文法,因為聽、說能力很好,文法規則就不需要背了。
9)  英文並非是很好的拼音文字,20%不合乎規則,常用字不合乎規則比例更高。
10) 有些「自然發音」規則比較複雜,真記不起來也沒關係,單字認識多了,自然就會。

自然發音/Phonics的一些免費資源

Youtube上有很多自然發音的教學,挑一些簡單、初學、好用的給大家參考,
但還是要記住前面所說的,要在對的時間學習「自然發音」,才能輕鬆愉快。

❤️15 分鐘學會所有英文發音 (無需音標) Lily老師
👉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NMErX2H3aE

❤️英文26個字母發音(KK音標) Karen老師
👉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InbXi8hlzs

❤️5分鐘學會短母音【自然發音】 哥倫布老師
👉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J-IUXfju3o

❤️5分鐘學好英文長母音【介紹自然發音口訣】 哥倫布老師
👉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b0Oo0ZNuZg

❤️雙母音字母組合怎麼唸?5個最常見的母音搭配一次搞懂! Karen老師
👉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eCooqJK3es

❤️雙子音字母組合怎麼唸?🔹最常見的「子音」搭配一次搞懂!Karen老師
👉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eenIfEgOzg

❤️名詞變複數時,字尾不只拼法不同,發音也會跟著改變?Karen老師
👉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z7JXLx_jQc

英國有些孩子是 4~5歲開始學自然發音,然而英國教育也開始反思4~5歲學是否好,研究指出:太早學有反效果,應該小學再學。可參考這一篇:https://schoolsweek.co.uk/the-reception-year-isnt-all-about-learning-to-read/

不要把自然發音看得太神奇,自然發音大約可分為40多個規則,很少人能熟背這些規則,又加上大約20%是不合乎規則的(常用字比例更高:love, you, know, many, friend, busy 都不合乎規則),所以很難依賴規則。英文學習最核心的主軸還是「聽、說」,「聽、說」基礎好,看到字也容易猜的出來。以我孩子為例,他小學時學自然發音,他也沒在背規則,因為他「聽、說」不錯,主要靠「自然認字」,所以很少依賴自然發音,碰到真的不會唸的英文字,就求救Google。

 

padkaka點讀書 動畫卡 親子英文 幼兒英文教材 banner